凸轮分割器与机器人在装配线上的协同工作,体现了“分工协作、取长补短”的精髓。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核心思想:分工与节拍匹配
凸轮分割器:负责高精度、高速度、高刚性的间歇性圆周运动。它将连续的旋转输入,转化为工作台的“转动-停止-转动-停止”的循环运动。在“停止”阶段,分割器通过机械结构自锁,提供非常稳定、无振动的平台。
机器人:负责在停止期间执行复杂的、多自由度的操作。例如抓取、放置、装配、涂胶、检测等。
它们的协同核心在于,机器人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在分割器工作台的“停止”时间内完成。
典型的协同工作流程
以一个简单的“取-放-装配”工位为例,流程如下:
1.索引定位
凸轮分割器在驱动源(通常是伺服电机或普通电机+减速机)的带动下,将一个工位精确地旋转到机器人作业的正下方。
关键点:分割器完成定位并自锁,发出一个“定位完成”信号(通常通过接近传感器或分割器自带的传感器)给生产线的主控系统(通常是PLC)。
2.停止与锁定
分割器进入“停止”阶段。由于其机械凸轮结构,这个停止状态非常稳定,几乎没有晃动,为机器人操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机器人执行任务
PLC接收到“定位完成”信号后,立即向机器人控制器发送
“允许作业”信号。
机器人控制器启动已经编写好的程序,机器人开始动作。例如:
从供料盘或传送带上抓取一个零件A。
移动到分割器工作台的上方,将零件A精准地装配到工作台上夹具中的零件B上。
完成装配后,机器人可能还会执行一个简单的按压或检查动作。
关键点:机器人必须在分割器下一个“转动”信号发出前,完成所有动作并回到安全位置。
4.准备下一次循环
机器人完成任务后,会向PLC发送一个“作业完成”信号,并移动回待机位置。
PLC接收到机器人的完成信号后,会结合其他条件(如整线节拍),在合适的时机向分割器驱动器发出“下一次索引”的指令。
分割器开始下一次“转动”,将装配好的产品移动到下一个工位(如拧紧、检测、卸载工位),同时将一个新的待装配工件送到机器人工位。
5.循环往复
整个过程以极高的节拍(例如每分钟循环几十次)不断重复,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协同工作的关键技术要点
1.精确的时序同步
这是协同工作的核心。整个系统依赖于PLC作为指挥中心,通过硬接线I/O或工业总线(如Profinet, EtherCAT)来严格协调分割器和机器人的动作时序。信号交互的延迟必须被计算在内。
2.节拍平衡与优化
生产线的整体节拍取决于最慢的那个环节。
分割器的节拍 = 转动时间 + 停止时间。
机器人的节拍 = 必须在“停止时间”内完成所有动作。
工程师需要优化机器人的轨迹(减少空行程、优化加减速),确保其作业时间小于分割器的停止时间,并留出一定的安全余量。有时也需要调整分割器驱动器参数,平衡转动和停止时间。
3.相对位置的校准
机器人的基坐标系与分割器工作台的旋转中心必须进行精确校准。当分割器转动后,机器人需要知道每一个新工位的精确空间位置,才能准确操作。这通常通过机器人工具坐标系和用户坐标系的设定来完成。
优势分析(为什么这样设计?)
性能互补:
凸轮分割器:做它最擅长的——高速、高精度、重负载的分度运动。在间歇停止时,刚性极好,能耗为零(自锁)。
机器人:做它最擅长的——柔性化、复杂轨迹的作业。一个机器人可以轻松执行多种不同任务。
效率极高:相比于机器人自己移动、等待传送带,或者使用机器人行走轴,这种组合方式节拍更快,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
精度与稳定性:分割器的机械定位精度远高于一般传送带,且抗冲击能力强,能保证产品装配的一致性。
成本效益:对于多工位回转式设备,使用一个分割器加多个周边设备(如机器人),比使用多个机器人或复杂的直线运动系统更具成本优势。
应用场景
这种组合广泛应用于:
电子产品装配(如手机、电脑)
小型电机装配
医药包装与灌装
化妆品包装
汽车零部件装配
食品包装
总结
在自动化装配线上,凸轮分割器扮演了“精准节奏器”和“稳固工作台”的角色,而机器人则是“灵活操作手”。它们通过中央控制系统(PLC)进行紧密的“对话”,确保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地插入到分割器停止的短暂时间窗口中,从而实现高效、可靠、高精度的自动化生产。